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将钢铁行业列为我国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之一,主要是想通过化解过剩钢铁产能,来解决当前行业效益低下和未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抓住这次机遇,推动整个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做到改革与发展并重,实现钢铁工业突破性发展,建设钢铁强国,成为摆在全行业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化解过剩钢铁产能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结合:
化解过剩钢铁产能要与全面淘汰落后冶金装备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钢铁工业装备的现代化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钢铁供给不足,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对产品质量档次需求差异较大,造就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多且分散,规模大小不一,装备水平高低参差不齐。目前在我国钢铁企业中,既有当今世界装备最先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也有装备落后的民营小型生产企业。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11.3亿吨粗钢产能,占全球粗钢产能的一半以上。在这么庞大的钢铁产能中,不论是矿山开采、选矿装备,还是焦化、烧结铁前工序装备,以及炼铁、炼钢工序的冶炼装备和后续的轧钢成材装备,都有相当一部分落后的设备。从中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数据分析,到2014年底,中钢协会员企业(占全国钢铁产量的80%左右)生产设备中还存在26孔以下小型焦炉14座、35平方米以下的落后烧结机11台、300立方米以下落后小型高炉7座、49吨以下小转炉83座、10吨以下电炉18座。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目前全国有独立的炼铁炼钢企业大约500家,而中钢协会员钢铁生产企业325家,按2014年全国产钢8.22亿吨,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82%计算,其余18%的产量即1.5亿吨分布在约175家小型生产企业中。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小,装备相对落后,生产的钢材产品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长材品种。
在轧钢设备中,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轧机的连续化、自动化和大型化,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能力达到70%以上。我国热轧、冷轧和无缝钢管轧机都是近年来大中型企业新建或改扩建的,基本上达到国际国内先进生产水平。但对于量大面广的型、棒、线、窄带钢、中厚板轧机,还有相当一部分落后装备,尤其是生产建筑用的棒、线材,主要是中小型民营钢铁企业,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小,轧机装备比较落后。
在这次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信部发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尤其是装备达不到规范条件要求的炼铁高炉400立方米,炼钢转炉30吨、电炉30吨的钢铁冶炼设备,要坚决拆除淘汰关停;对落后的棒、线、型材轧机装备和企业,一是要坚决予以淘汰和关停,二是进行技术改造提升。通过这次化解过剩产能,关停落后小型生产企业,淘汰落后装备,推进冶金装备现代化,使我国冶金装备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化解过剩钢铁产能要与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推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长期以来,基本建设固定投资规模比较大,前些年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保持在20%-30%。这样钢材消费中,建筑用钢筋、线材、型材等长材产品占钢材总量的50%左右,主要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需求。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基本建设投资将会逐步降低,建筑钢材用量必然会降低。同时,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随着我国制造业发展与提升,我国机械用材,尤其是高质量和高品质的板、带、型、管材用量将会逐步增加。
这次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一定要与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要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发展具有我国特点的低合金钢、合金钢,提升钢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推进产品质量的提升。用高性能和高质量钢材,降低钢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消费强度和消费量,实现轻量、减量发展,尤其要满足我国发展高端机械制造用材。
目前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主要攻关方面包括:高强建筑钢、汽车钢、机械钢、高磁感取向电工钢、耐高温高压钢和耐腐蚀钢等我国高端制造用材的研发上。同时,在化解过剩钢铁产能淘汰落后旧的工艺设备同时,钢铁工业本身也要大力发展一批先进工艺装备,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发展生产高端机械电子等产品,奠定技术和装备条件。
化解过剩钢铁产能要与发展新型钢铁生产工艺技术相结合,推进工艺技术的创新
钢铁工业是传统产业,也是一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由于钢铁材料具有优良机械加工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从美国、日本、欧洲等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看,我国在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钢铁工业还将有一个10-20年的较长的发展期,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夕阳产业”。但今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不可能再像前几十年在数量上的高速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品种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上。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将与下游制造业紧密结合,走向向用户提供个性定制化服务的道路上来。因此这次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一定要紧密围绕把智能制造和新型工艺技术相结合,对钢铁工业的工艺技术进行改造提升。
一是传统长流程钢铁生产工艺的完善与创新。目前我国“高炉-转炉”传统长流程钢铁生产占到钢铁产量的9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钢铁产品需求量大,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同时废钢储备量少等特点决定的,而且在近十年内也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传统长流程仍将是我国钢铁工业主要生产工艺。
但随着钢铁工业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传统工业的结合,给钢铁工业技术升级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目前钢铁工业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紧密围绕“智能制造、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提高冶炼工序水平、提高轧钢工序精度和产品质量档次”的要求,对传统长流程工艺进行不断改造提升和完善。主要围绕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制造,以节约能源、环境保护、降成本和提高钢材质量及稳定性,进行工艺技术完善和设备改造。
二是现代化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从我国长远发展来看,现代化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是我国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我国钢铁储备量在增加,为发展短流程电炉钢奠定了基础。截至2015年底,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生产96亿吨钢,我国钢铁储备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随着我国家庭用小汽车、电器等大批量淘汰周期的到来,每年废钢产量会逐年增多,为我国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创造了条件;二是节能环保的技术标准提升,迫使长流程高炉产量降低。传统长流程炼钢工艺中,铁前系统的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球团等全是高能耗和高污染工序。在钢铁行业有“十里钢城,百里矿山”佳话,采矿、选矿不仅大面积破坏矿山植被和生物等自然资源,而且选矿要大量用水,污染水源,同时也是一个耗能最大的工序。据测算,传统钢铁工艺流程中,铁前系统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占整个钢铁生产流程的60%多,成本的70%左右。随着环保标准的提升,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是我国未来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目前短流程电炉炼钢目前在我国还不是主要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开发与储备严重不足。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研究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技术和装备,做到未雨绸缪。技术研发主要包括:新型节能高效率的超高功率大型电炉技术开发,与之配套的精炼设备、连铸设备和轧机设备。短流程电炉炼钢是适合开发钢材品种专业化生产的工艺,在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的同时,要研究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形成品种分工专业化生产的大型企业集团。
化解过剩产能要与钢铁工业实现绿色发展相结合,推进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钢铁工业是原材料工业,是其他工业发展的基础。钢铁工业要把铁矿石加工成为不同用途的钢材和金属制品,因此生产流程长。这种特性决定了钢铁工业具有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费高、排放量大的特点。因此在这次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要注重落实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发展。
一是对环保排放指标不达标的企业,要严格依法淘汰不达标的设备、生产线、生产车间,甚至整个企业。
二是对环保排放指标达标的企业,在钢铁工业实现绿色发展中,不仅仅是实施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追求排放指标达标,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导企业从发展的理念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以“绿色化”的视角,实施“原料的绿色采购、运输的绿色物流、生产的绿色制造,最终制成绿色的钢铁消费产品”,从上下游产业链多个层次、各个方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总之,在这次化解过剩钢铁产能过程中,要抓住环保标准,严格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依法治理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三废的综合利用和排放,以及工厂生产和周边扬尘,达到钢铁厂的清洁化生产,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
化解过剩产能要与钢铁工业的组织结构调整相结合,推进钢铁工业集中度的提高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水平低和效率不高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钢铁工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在世界上没有其他一个国家拥有500多家钢铁冶炼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小、分散,装备雷同,品种结构同质化,致使在市场上不公平恶性竞争。这已成为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矛盾的主要集中点。
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达21家,这21家钢厂粗钢总产量为41063万吨,占重点钢铁企业产量比重约64.8%,占全国产量比重约51.1%。其中,粗钢产量超过3000万吨的企业有四家,产量占重点企业比重为23.3%,占全国产量比重仅有18.5%;产量2000万-3000万吨企业有三家,产量占比为11.9%;产量1000万-2000万吨企业有14家,产量占比为29.2%;产量500万-1000万吨企业有12家,产量占比为15.0%;剩余企业均为产量小于500万吨的企业,产量占比为20.5%。从2015年情况看,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滑。其中,粗钢产量排名前四家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18.5%,较2014年下降0.1个百分点;排名前十家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4.2%,较2014年下降0.8个百分点。而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钢铁强国产业集中度都在50%左右。
因此,这次化解过剩产能,要大力推进实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抓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钢铁工业集中度。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解决目前钢铁工业“大而全、小而全”,装备雷同、品种结构同质化的问题,形成钢铁品种专业化分工生产,市场竞争秩序良好的局面。
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实现了资本多元化,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尤其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每年还有6亿-7亿吨的钢消费需求,加之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品种质量需求档次多元化,因此化解过剩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我认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不只单单是要通过技术装备、环保排放等严格的标准,淘汰落后设备、生产线和企业,来化解过剩产能,做产能的“减法”,而更多的是要通过工艺技术的研发、生产装备的改造与提升,从供给侧加强钢铁生产企业的环保和品种质量的提升,做钢铁工业发展的“加法”,这才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和目的。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不能只是为减量而化解,要通过化解落后产能,提升钢铁工业高档次品种的供给能力和发展能力,推进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钢铁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