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称,将重点推动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制定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目标和推进钢铁行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到2025年,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区的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到2025年,合金钢(含不锈钢)比重提高至20%以上;到2025年,电炉钢占比达到20%左右;到2025年,省内产能排在前2位的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达到1500吨/人·年。
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目标
严控钢铁总产能,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大幅压减转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地区的钢铁产能,在确保日照、青岛、临沂和莱芜、泰安空气质量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将目前分散在12个市的钢铁企业和钢铁产能,逐步向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转移,到2022年,济南、淄博、聊城、滨州等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退出70%以上,将青岛董家口、日照岚山、临沂临港等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50%以上;到2025年,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区的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
高端钢铁产品供给水平明显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能源装备等领域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进步明显,到2025年,合金钢(含不锈钢)比重提高至20%以上。
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钢铁冶炼流程进一步优化,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得到推广,到2025年,电炉钢占比达到20%左右。
行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省内产能排在前2位的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达到1500吨/人·年,初步形成结构优化、环境友好、质效提升、竞争力强的现代钢铁产业体系,实现从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跨越。
推进钢铁行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
打造“两大基地”。立足山东省资源优势和行业发展潜力,通过政府推动、环保倒逼、标准严控、产能置换、兼并重组等手段,着力打造沿海和内陆两大钢铁产业基地。
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以山东钢铁集团日照精品基地、日照钢铁控股集团、青岛钢铁集团为支撑,发挥好临沂临港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内陆产能向沿海转移,重点发展高端精品钢、特钢和不锈钢,拉长钢铁产业链,提升产品品质。
莱—泰内陆精品钢产业基地:以莱芜、泰安现有钢铁企业为依托,发挥已有特钢集群优势,满足内陆市场需求,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区域整合,重点发展特钢、不锈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高水平特种钢生产基地。培育骨干企业。
支持山东钢铁集团发挥横跨沿海和内陆两大基地优势,整合转移产能,带动两大基地健康发展。支持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发挥竞争优势,积极引入内陆转移特钢产能和技术,建设大容量高炉,提升高端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鼓励临沂临港地区利用海外镍矿资源和镍铁冶炼基础,通过产能置换方式联合重组,建设高端不锈钢集团,带动省内不锈钢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不锈钢产业集群。
鼓励其他钢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优化提升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实现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强化创新和配套支撑。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世界钢铁技术发展前沿,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各类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实现一批钢铁关键技术产业化。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广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推动服务型制造,培育一批钢铁行业服务化转型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的服务链延伸。
优化供应链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一批区域性钢贸交易中心、大型钢结构加工配送中心、专业化钢材物流园区,提供专业化运输、加工、存储、配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推进从资源、贸易、制造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转移,2025年年底前完成企业重组转型。
更多信息请进入法钢耐磨钢板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