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建世界级工程拉动工程机械出口

有消息称,俄罗斯有关机构正在与中国方面洽谈希望参与中国企业承包的尼加拉瓜运河项目。

  将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的尼加拉瓜运河,长度超过210公里。该工程不仅包括一条常规运河,还有一条铁路线、两个机场和一条输油管道,预计投资将达到 400亿美元。而负责这条运河建设的正是一家来自中国香港的公司,可以说,俄罗斯方面对于尼加拉瓜运河的信心也是对中国基建能力的信心。

  笑傲基建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表现也越发活跃。这其中,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佼佼者。由中国承建的各类基建工程,特别是大工程正在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

  中国基建行业能够赢得他人如此的信赖完全是源于自身多年来的成绩。在中国国内,无论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的三峡大坝,还是通车里程和运行速度都排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网,无论是作为世界上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铁路的青藏铁路,还是涉及4.7亿人口用水的南水北调工程,都已经证明了中国基础建设行业世界一流的能力和魄力,而且也给中国基建业带来了自信。正是带着这种自信,中国基建业走向了世界。

  谋划高铁

  近年来,由中国负责建造的铁路、港口和运河等大型工程正在或即将改变所在地区乃至世界的风貌。由中国企业在海外建造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工程即将全线通车,目前已经进入工程收尾和测试阶段。这条联通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铁路不仅意味着土耳其东西部交通大大改善,更打通了亚洲至欧洲的交通要道,这不仅有利于中国高铁继续进军欧洲市场,而且对于未来实现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继在土耳其打响品牌之后,中国高铁走向海外的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李克强总理出访频频“推销”高铁,并取得丰厚成果:中国和泰国达成了“大米换高铁”合作意向,中国企业参与英国高铁建设,中国同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合作建设匈塞铁路,罗马尼亚也将引进中国高铁。2014年4月8日,中国同老挝双方共同宣布启动中老政府间铁路协议商谈,争取尽早签署。一个规划中链接中国与整个中南半岛的高速铁路网呼之欲出。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孟加拉的吉大港是印度洋沿岸三个重要的港口,而且全部由中国建造。在中国倡议建设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这三个港口将成为战略重点。中国参与开发这些印度洋港口,不仅有利于本国西南部地区“就近出海”,更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未来中国另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大工程可能就是克拉地峡运河。此前有报道称该项目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尽管相关企业对此进行否认,但是还是有媒体认为对该项目的论证正在进行。如果该工程建成,将在中国南海与印度洋之间打通第二条海上通道,缓解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对于马六甲海峡过度依赖的现实。

  跨国工程拉动工程机械产品出口

  在目前走向世界的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中,中国基建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无疑是名列前茅的。这不仅是由于中国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通过建设国内各种大型工程所积累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设备和人才方面的优势。

  以高铁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表示,中国高铁吸收了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技术并加以创新,这些国家的技术都有各自的领先之处,但是都不如中国综合全面。一个国家要建设高铁项目,找中国一家就够了。

  中国基建行业走向世界,有助于促进中国人口就业,也促进了中国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可以说是从中国基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获益最显著的。过去十年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这种高速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和总量上,也包括行业的自主创新。相关企业也已经跻身世界级行业巨头行列。

  当然,也有分析认为由于基建行业的特殊性,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风险。融资风险就是其中之一。基建工程往往投资大,资金回收时间长,因此分散风险很重要。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去年中国提出建设亚洲基建投资银行,就是为了加强亚洲国家的金融合作,通过多方合作解决投资风险的问题。另外,也有专家指出企业层面也要加强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一体化的BOT模式,提高自身的附加值。

  目前,已经有中国人民银行的专家指出,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扶持中国基建行业走向海外,中国应该从国家层面将该行业在海外的发展提高到战略层面,并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实施框架。

  三一全年海外销售收入108.74亿 出口增长率行业第一

  “这是一次战略性收购,将使得三一重工国际化提前5到10年。”2012年1月31日,在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俗称“大象”)发布会上,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曾如是说。

  自收购德国大象以来,三一重工境外拓展明显加快。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2年,三一重工分别实现海外销售34.25 亿元、87.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72%、155.18%。

  2013年,三一重工国际化依然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实现国际销售收入108.74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29.92%,几近三成;增长24.42%,出口增长率行业第一,业务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公司海外各大区经营质量持续提升,亚太、南非、中东、巴西、北非、美国、拉美、俄罗斯等销售大区均保持盈利,并实现较快增长。

  巴西成中国汽车起重机最大出口国

  距离巴西世界杯开幕仅一个多月时间,与之相关的建设及改造项目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伴随这一投资金额高达120亿美元的世界杯以及基建热潮,中国工程机械在巴西也呈现出崛起之势。尤其是在吊装领域,2013年,巴西成为了中国汽车起重机最大出口国。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汽车起重机对巴西的出口额已经突破14000万美元,比第二位的沙特阿拉伯7000多万美元高出近一半。中国品牌的汽车起重机已占据巴西当地85%的市场份额,其中三一起重机本地市场占有率达37%,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中国机械企业共享世界杯大蛋糕

  巴西世界杯建设项目涵盖12个场馆,6个新建,6个将在现有场馆的基础上进行翻新。在这些项目中,有以利勃海尔为代表的欧美品牌,也有以三一为代表的中国军团。

  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世界杯国家体育场和位于西部城市库亚巴的潘塔纳尔世界杯体育场改建工程中,主导施工的是来自三一的起重机。这些起重机每天要进行十几个小时不间断的钢结构顶部吊装作业,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在巴西东北部城市累西腓,徐工设备工作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场馆工地上,设备运行平稳。

  对于这些大型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施工方普遍给予了认可,他们表示世界杯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让他们对“中国制造”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愿意在未来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更多地使用中国品牌的机械产品。而在5年前,对于起重机,他们只认利勃海尔的牌子。

  三一领衔中国机械企业集体崛起

  巴西已经成为中国商家眼中的“香饽饽”。资料显示,2010年左右,以三一为首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开始大举进入巴西市场,并开启了本土化经营。

  实际上,早在2007年,三一重工已进驻巴西,并在当地建立办事处。经过3年的精心耕耘,到2010年时三一巴西地区实现销售逾3000万美元。这年初,公司作出战略性决定,在巴西圣保罗筹建产业园,这是公司第四个海外研发制造基地。三一由此成为首个在巴西投资建厂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

  较早发力巴西市场的还有徐工。2010年,公司出口巴西的设备金额已达到1.2亿美元。紧跟三一之后,徐工于2011年在巴西米纳斯州筹建生产制造基地。

  除了在巴西建厂之外,临工、雷沃等企业也将巴西列为出口的重点市场。

  然而,在中国企业集体进入巴西市场之前,巴西工程机械市场主要被欧美外资品牌垄断。利勃海尔占领起重机细分市场的制高点,格鲁夫依靠战略追随,分得部分市场。那个时候,客户对中国制造的整体印象是质量差、价格低。

  长期关注巴西市场的工程机械行业专家认为,中国产品之所能从“不为人知”到“迅速攻城略地”,主要在于“本土化运作,差异化竞争”这张王牌。

  “深刻的本土化经营”是三一巴西的定位。“三一在圣保罗州有自己的组装工厂和研发生产基地。2011年,三一巴西的第一台本土化汽车起重机下线,在此之前,三一还实现了挖掘机的本地化组装。三一是唯一实现本地组装的起重机厂家,提供现货销售。”袁金华说。

  在产品方面,利勃海尔大吨位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三一则主推中小吨位优势产品。巴西工厂强大的制造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了研发、整改、本地适应性改进等支持。另外,完善的配件本地储备为售后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中国企业在巴西本地化运作的日渐成熟,市场格局被一举打破。

  市场统计显示,2011年,徐工、三一、利勃海尔分别占据巴西起重机市场的前三名。到2012年,利勃海尔已被挤出市场前三。三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占据巴西起重机77%的市场份额,其中三一的贡献超过一半,并由此成为巴西汽车起重机市场占有率的新领导者。2013年,三家中资企业仍持较快增长态势,起重机整体市场占有率攀升至85%,三一市场份额则上升至37%,继续保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