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的崛起,都是以钢铁产业为根基的。没有钢铁产业,机械化无从谈起。中国当年掀起“大炼钢铁运动”,就是看到了钢铁产量与现代化之间的紧密关联。
19世纪后半叶,美国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经济实力上升至全球首位,与其强大的钢铁工业密不可分。早在1886年,美国钢产量已达26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左右。在此后半个世纪里,欧洲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饱受摧残,但是远在北美的美国钢铁产业,却渔翁得利,获得了发展良机。“二战”以后,全球百废待兴,钢铁需求居高不下,美国钢铁产业继续“坐享红利”,不断刷新产量记录。
1973年,美国钢铁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为1.36亿吨。那个时候,美国钢铁产业不仅执全球行业之牛耳,而且雇佣着60多万产业工人,在美国国内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可是,商场如战场,风水轮流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钢铁产业已经感受到竞争危机。从废墟中恢复过来的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仅仅咬住美国不放的前苏联,集中精力向钢铁产业进军,对美国钢铁产业形成了全方位强势冲击。
以日本为例。1950年日本粗钢产量只有311.1万吨,1960年增长到2213.8万吨,1970年增长到9332.2万吨,距美国粗钢产量只有2600万吨。到了1980年,日本粗钢产量更是增至11139.5万吨,超过美国粗钢产量994万吨。
如果说20世纪60-80年代,美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日本、欧洲和前苏联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则变成了中国。2000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12850万吨,已经超出美国2670万吨,占全球钢铁产量的15.1%。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钢铁产量,也不过占15.9%。
更为关键的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钢铁产业凭借成本优势节节升高,粗钢产量一路飙升,到2015年达到8.038亿吨,2016年达到8.084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0.3%;美国0.7892万吨,仅占全球总产量的4.9%。当年威风凛凛的钢铁霸主,已经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粗钢产量锐减背后,是大量工厂的破产和倒闭。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钢铁曾是美国第二大钢铁集团,20世纪50年代,其粗钢产量是中国粗钢总产量的3倍。然而,二十多年后,由于生产成本高、产品缺乏竞争力,伯利恒钢铁连年亏损,1995年停止运营,2003年宣布破产。
2008年经融危机发生后,宾夕法尼亚、密歇根、俄亥俄、印第安纳等传统钢铁产业基地雪上加霜,失业率一度高达14.6%。封闭的厂房,没落的街区,失业的工人,成了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普遍景象。
如果放在弱小国家,一个产业衰败了便衰败了,没有人能够阻挡,也没有人有心思阻挡。但是,美国钢铁产业衰败,是在一个世界头号强国里出现的,是在一个工会力量强大的国家里发生的。这决定了美国钢铁产业的愤懑与不满,以及心有不甘。他们一直梦想并坚信,依靠国家之力,重续辉煌。
2016年,当特朗普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时,这些传统产业工人看到了希望。他们不顾工会劝导,纷纷将选票投给了特朗普。当然,选票不是白给。2018年1月,美国制造业联盟主席斯科特·保罗(Scott Paul)表示:“我们已经召集了数以万计的民众致信白宫,要求总统遵守自己一再做出的承诺,即保护美国的钢铁产业和钢铁工人。”
特朗普真的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吗?从现实看来很难。钢铁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想恢复就能恢复。但是,美国的头号大国地位,决定了美国钢铁产业必定心有不甘,也决定了他们一直想着翻盘。中美钢铁企业之间的冲突,恐怕还将继续。
更多信息请进入法钢耐磨钢板新闻资讯